科技助力,青岛产关键设备从“依赖进口”转向“主动出口”

2023-08-07 18:44:38

以科技助力为强链赋能,推动解决食品加工行业“卡脖子”难题——

青岛产关键设备从“依赖进口”向“主动出口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最近,青岛锐智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锐智智能”)董事长曹民智非常忙——他刚刚为阿联酋的食品加工厂发出了一台智能螺旋式蒸烤机,转头又要与来自俄罗斯等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洽谈。

这台智能螺旋式蒸烤机是锐智智能自主研发的大型食品加工设备,也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、生产的该类设备。它不仅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进口设备的超越,还大幅降低了价格,推动我国相关设备实现了从“依赖进口”到“主动出口”的转变。

近年来,市科技局聚焦制造业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围绕7条优势产业链和10条新兴产业链,组织实施多批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,持续加大对企业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的支持引导力度。这台设备是“强链计划”结出的“硕果”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从该项目入选“强链计划”支持名单到研发设备投产上市,前后不过半年多时间。这样的高效率,不仅刷新了青岛科技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效率,也是我市装备制造业换挡升级的有力见证。

“高”品质+“低”价格,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

智能螺旋式蒸烤机可以大批量进行熟食加工,是工业级食品加工行业的核心装备。此前,该设备国内市场始终被德国基伊埃(GEA)集团垄断。该集团是国际上肉类、熟食深加工设备生产的知名企业,历史渊源深厚、技术成熟早,已经抢占中国市场多年。

要对国外设备垄断进行“破局”并不简单。该设备是工业级食品加工行业里单价最贵、工序最多、体积最大的设备,研发起来不仅技术难点多,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是个巨大的考验。多年来,我国也有不少企业尝试研发诸如“隧道式”蒸烤机等类似产品,但始终未能实现产业化。

锐智智能研发负责人杜崇刚介绍,目前进口设备一次性一小时可批量加工1吨左右的熟食,对比之下,智能螺旋式蒸烤机一次性一小时可加工1.5吨。要在一小时内烤熟1.5吨肉,还得保证每一块肉都火候正好、外酥里嫩,实现色香味俱全,这就要求设备既要保证内部加热的均匀性,还要兼顾生产效率,这就是该设备研发最大的技术难点。

“我们前期请教了多家驻青高校的教授,从空气热量学等方面进行了流程图的设计,对产品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。”杜崇刚说,“设备最终采用了先蒸后烤、蒸烤合一的加热方法,选择了双螺旋的加热结构。”在5米多高的设备内部,每道螺旋结构分为10层,锐智智能在风道中设置了“导流”设备,并通过风口设计和电机功率的配合,实现了为加热蒸汽“规划线路”,让蒸汽“指哪打哪”,从而确保了每一块进入烤箱的肉都能均匀受热。

目前,智能螺旋式蒸烤机的最大加热温度达到了250摄氏度,这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工业级食品加工需求的温度。对比之下,进口设备最大加热温度只有220摄氏度。更难得的是,在提高最大加热温度的同时,该设备还实现了将内部温差控制在3度之内。这是因为,设备在双螺旋结构中,优化了蒸汽露点的排列组合,实现了热气的内部回收,最大程度避免热能浪费的同时,也有效提升了加热效率。

温度和湿度兼顾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,该设备实现了出成率100%——投入多少斤生肉,就产出多少斤熟食,损耗为零。曹民智告诉记者,实现国产化替代,就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,要让中国人用上“质优价廉”的国产设备。据悉,目前该产品售价约为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,不仅吸引了不少国内客户的关注,也吸引了来自阿联酋、俄罗斯等海外企业的订单。

在食品加工行业,锐智智能的“王牌”很多。现在,其投入2000万元研发的禽类自动分割机也进入了最后的优化环节。一只脱毛的鸡通过该设备,就可以实现鸡翅、鸡腿、鸡爪、鸡脖等各个部位的分离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设备还针对中国人的饮食偏好做了“定制”——在每一个鸡翅膀的分割中,设备都能实现鸡翅中多切1克肉,鸡翅尖少切1克肉。这小小的1克肉,每年都能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增加数百万元的利润。

“硬”支持+“软”服务,创新形成良性循环

这样一个革命性的大型设备之所以能诞生于一家民营科技企业,既要看到企业在其中的坚守与付出,也要看到科技“硬”支持和“软”服务在其中的助力。

认定高企补助、企业研发投入奖励、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奖补、高企上市培育库研发投入奖励、创新创业大赛奖励、“强链计划”支持……来自市科技局科技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,自2017年至今,锐智智能已经累计获得科技资金支持逾750万元。

可以说,这家科技企业的成长就是青岛加码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缩影,就是青岛以科技赋能,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尝试。

多年来,在科技项目的支持下,锐智智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,已经多次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。例如,其研发的称重式分级机实现了以料盒式代替履带式称重的方法,将国外设备每分钟称重分选150件的速度大幅提升到国产设备的每分钟320件,还首次实现了适用于对冻品的分选。目前,该设备已经实现100%国内市场占有率,将设备的售价从进口的每台五十万元大幅降低至每台6万元。

对于食品加工设备而言,仿制没有前途,创新才是未来。在研发创新的支撑下,锐智智能从食品初级称重到食品精细分割再到食品深加工,正不断提升核心技术,推出更多有中国自主权的核心设备,并逐步向全球输出着食品加工的“青岛方案”。

曹民智告诉记者,之所以这么舍得在研发上投入,得益于科技资金的支持为企业扫除了发展的后顾之忧。“我们加大研发投入,获得科技项目支持,取得创新成果;有了科技资金支持,再拿来进行研发投入。这是一个以科技项目扶持为核心的良性循环。”他说。

最近,企业又拿到了省级“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工程”的奖补资金25万元。这个项目的申报,就是市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配置和推送产学研合作资源,“点对点”服务到企业的。经过多次摸排、调研、走访,市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科技企业“如数家珍”,对重点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、优势和需求十分清楚。因此,有了合适的科技项目支持,相关部门就能精准地将信息“定向”投送给适合的企业,为企业发展助力。此外,经各级科技部门“牵线搭桥”,锐智智能还成功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驻青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,多位教授专家成为了企业发展的“智库”。

不仅有资金拨付的“硬”支持,也有贴心陪伴的“软”服务。通过出台硬核科技政策,提供精准科技服务,青岛用自己的方式,摸索出了一条赋能科技企业发展、助力产业升级转型行之有效的路径。(青岛日报/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文/图 通讯员 范虹)

关闭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