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生2小时,皮肤上却开出致命的“紫色花朵”! 每日速讯

2023-06-16 10:10:55

“医生,您看孩子的病,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”

兰兰的妈妈又一次问出已经重复了几十次的疑问。

医生紧锁眉头,尽管临床工作多年,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。


(资料图)

“您先不要着急,我们复查一下凝血功能,估计可能是凝血方面的问题。条件允许的话,最好做一个基因检测”。

兰兰的出生本是全家最高兴的事,可令全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出生仅仅一天,兰兰的皮肤上却开始绽放着“奇怪的花朵”。兰兰躯干、中背、双侧臀部皮肤受压的部位都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红斑。2小时后,颜色进一步加深,转为黑色紫癜。渐渐地,紫癜中央逐渐出现溃疡灶,黄绿色液体渗出,破溃愈合后形成较深的溃疡。

这仅仅是开始,兰兰的枕部、腹部又开始反复出现大片红色“花朵”。从此,年仅6个月的兰兰和家人辗转各大城市求医、四处奔波,曾经被诊断为败血症、筋膜炎……,却都无法解释兰兰病情的全貌。最终归结到凝血功能异常,其中一项蛋白C水平极低,却一直找不到原因。

在医生的转诊建议下,兰兰一家来到了北京某三甲医院。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,罕见病—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。

新生儿蛋白C缺乏症(protein C deficiency,PCD)是由于蛋白C(protein C,PC)缺乏或者活性降低导致的罕见但危及生命的急性血栓性疾病,于1982年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,目前我国偶有散发个例报道。该病进展迅速,多数在新生儿期死亡,死亡率高,预后不良,存活患儿亦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。

发病机制

蛋白C由PROC基因编码,目前HGMD数据库更新的PROC基因变异共501个,以错义变异为主,可导致蛋白C数量降低(Ⅰ型)或活性降低(Ⅱ型),大多数为Ⅰ型。蛋白C缺乏又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,先天性即杂合变异或者纯合变异引起,蛋白C活性水平显著降低,临床表现严重;后天性一般因蛋白C消耗增加,如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、DIC、急性静脉血栓形成、抗磷脂抗体阳性、心脏或其他手术等因素导致。

临床表现

新生儿PCD是由于蛋白C缺乏或活性下降导致的一种血栓性疾病,临床特征为暴发性紫癜、DIC及脏器血栓或出血,部分患儿可在胎儿期出现血栓发作,如颅内血栓、脑积水及玻璃体内出血等表现。暴发性紫癜为短时间内在微循环系统形成广泛的血凝块,进而出现出血性皮肤坏死、瘀点、瘀斑及周围炎症,通常在生后2~12 h内出现,臀部、大腿、小腿常受影响,手指、足趾也可受累,多为不同部位散发,也可同一部位好转后反复发作,可出现水泡破溃坏死和坏疽,甚至截肢。

新生儿严重PCD同时常并发肾静脉、玻璃体静脉血栓、出血和视网膜血栓、脱离和脑血栓、脑出血等,可早期发生肾功能衰竭、完全失明甚至死亡。

探索中的治疗

目前,新生儿遗传性PCD尚无标准指南及研究。补充外源性蛋白C为治疗关键,FFP或人类蛋白C浓缩制剂已成功用于婴儿替代治疗,在美国和加拿大于2007年被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PCD患者,也有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治疗的病例。此外也有FFP联合血栓调节蛋白、口服抗凝药物依杜沙班治疗PCD的报道。

而在2022年,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授权使用 Ceprotin(Protein C Concentrate (Human)人类蛋白 C)预防和治疗严重先天性蛋白 C 缺乏症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(venous thrombosis)和暴发性紫癜(purpura fulminans)。

参考资料:

1.张利, 陈亮, 王晓颖, 等. 新生儿蛋白C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[J] .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, 2022, 37(4) : 326-330. DOI: 10.3760/cma.j.issn.2096-2932.2022.04.008.

2.杨凤丽,李浩,陈琴,等. 新生儿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所致暴发性紫癜一例[J].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,2015,30: 230-231.

3.Product Information: CEPROTIN(TM) IV injection, lyophilized powder for solution, protein C concentrate hum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lyophilized powder for solution. Baxalta US Inc. (per Manufacturer), Westlake Village, CA, 2015.

来源| 梅斯医学

编辑 | 素碧

关闭
精彩放送